追寻红色足迹 解码精神血脉探索中医药耦合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红星药韵实践团井冈山“井冈情·中国梦”专项行动 7 月 17 日至 26 日,长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红星药韵”实践团奔赴江西省井冈山市团中央井冈山中心,投身 2025 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实践团以红色旧址为实景课堂、以实践体验为情感纽带、以自主调研为专业指引,围绕“井冈山革命文化与中医药传统文化耦合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确定“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方案,深入挖掘二者耦合点,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研学红色旧址,探寻精神与专业契合 “一根灯芯照亮中国革命,也照亮中医药传承之路。”在八角楼,讲解员讲述毛泽东在微弱灯光下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艰辛历程,让成员们联想到中医药传承中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坚守的执着。八角楼的灯光,如同中医药传承的火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闪耀。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与中医药传承中坚守本心、传承经典的理念本质相通。都体现了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开拓创新的精神。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员叙述。刘海昭 供图 此次实践,实践团走访多处红色遗址: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哨口的战壕遗迹、小井红军医院的草药柜、大井朱毛旧居的斑驳土墙,这些旧址见证了革命岁月的艰辛,也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中医药在革命时期的实战价值。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成员们看到手术台、消毒锅、草药柜静默无声,却折射出“竹钉、草药也能救红军”的大爱情怀,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让成员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也让他们认识到中医药在革命中的独特贡献,为探索二者耦合机制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沉浸式体验,感悟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在马源村进行“急行军”沉浸式体验活动。周冠含 供图 在马源村完成 3 公里急行军后,烈日炙烤、山路崎岖,不少学员脚底起泡,却无一人掉队,真切体现了“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意志。沉浸式体验贯穿全程:在老乡家中学做红军餐,尝到的是“一粥一饭思不易”的节俭精神;在黄洋界哨口,齐声朗诵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从“山下旌旗在望”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年轻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让成员们真切理解了“坚定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做红军餐场景。周冠含 供图 在红色实践体验环节,成员们学习编草鞋,粗糙的稻草磨红了手掌,却让“军民鱼水情”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于都百姓十天赶制二十万双草鞋”,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针一线的民心向背。这些体验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艰苦奋斗”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面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不是口号,而是面对困难时“敢打必胜”的底气。 
图为编草鞋授课老师亲身指导实践团成员。周冠含 供图 自主调研,解锁红色与中医药耦合密码 在井冈山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调研发现,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缺医少药,就地取材,以金银花、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防治疟疾、外伤。这与中医药“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契合。红色标语“伤病员也是战斗力”与中医药“以人为本”理念高度契合,让成员们找到了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耦合的切入点。 
图为实践团在井冈山博物馆进行调研。王家姝 供图 调研期间,实践团发放问卷 213 份,深度访谈游客、讲解员、当地中医诊所医师。这些调研成果为探索“红色精神赋能中医药传承”的耦合机制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深入调研,实践团发现井冈山革命文化与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多个层面存在耦合点:从理念上,井冈山精神中的“实事求是”与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施治”相契合;从实践上,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就地取材使用中草药,体现了中医药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精神上,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与中医药传承人的坚守奉献相呼应。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岐黄之术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岐黄之术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经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践团通过此次井冈山之行,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在联系,决心将二者有机结合,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团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讨论。周冠含 供图 实践团成员们在总结中表示,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继续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耦合机制,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岐黄之术,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书写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辉煌篇章。(通讯员周冠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