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佳威(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哲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 摄影:“文博史者——安徽历史名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 为构建孩子们的历史认知坐标,深化地域文化认同以及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激活遗产当代价值,2025年7月至8月,安徽大学 “文博史者 —— 安徽历史名城” 中华文化传承团走进安徽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 “社会教育课堂” 为载体,通过沉浸式讲解、互动式教学、创意化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中读懂安徽历史,感受名城魅力,用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本团队策划了一场“清青花《醉翁亭记》山水诗文大将军罐”AR明信片公益派发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团队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创新地设计了一种独特的AR体验流程,使得整个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参与活动的游客通过扫描明信片,不仅能够观看到生动有趣的文物动画,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还可以在观看动画后参与印章打卡游戏。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让参与者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运用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热爱。这一活动不仅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图为醉翁亭AR明信片) 除此之外,本团队还举办“寻迹明风:解码中都气象”课程,该课程与滁州博物馆的课程相辅相成,全面涵盖了明中都丰富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城历程、文化积淀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徽州工匠对中都城建筑影响的深入探讨,从建筑风格、技艺传承到具体案例,全面解析徽派建筑对中都城的深远影响。我们还特别设计了彩绘扇子制作环节,通过这一富有创意的活动,鼓励青少年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认知。青少年们在扇面上绘制着传统的花纹图案,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也激发了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创作中大胆发挥,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现代美的追求结合起来。通过这一过程,他们不仅锻炼了艺术创造力,还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充满创意,让他们对历史和艺术有了更多的热爱和向往。 
(图为课堂结束后小朋友持手工彩绘扇子大合影) 团队以创新课堂打破博物馆传统参观模式,用 “文物故事 + 互动体验” 让安徽历史名城文化从展柜走向大众,既激活了文物背后的文化生命力,又让不同年龄层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直观感受家乡文化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青春方案。团队成员也表示,通过调研、授课,深化了对安徽历史的认知,切实体会到文化传承的责任,有效培养了其文化自信与社会服务能力。 |